资讯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财经资讯>风险历史高位:全球非金融债务占GDP225%

风险历史高位:全球非金融债务占GDP225%

发布时间:2017-01-04 点击数:1014

  和讯网消息 2017年全球经济或依然疲软,金融脆弱性难以改善。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认为,2017年全球金融发展面临五大风险: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英国脱欧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债务水平超过警戒线、全球流动性面临转折、国际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以及全球化进程遇阻。

  陈卫东称,从各个市场来看,预期2017年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幅度将不亚于2016年。其中,美联储加息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将导致全球利率水平出现普遍性的回升;外汇市场上,美元加息将导致美元维持强势。受其影响,欧洲面对政治与经济问题的交织,货币汇率回升的可能性不太大;新兴市场货币则将继续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如果实体经济能继续增长,使流动性保持平稳,那么全球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可能会得到支撑,但仍面临流动性转折而大幅回调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往往与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过高有关。目前,全球非金融部门(包括广义政府、住户和非金融企业)债务占世界GDP的225%,处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新兴市场债务问题尤为严重。

  陈卫东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企业加大了美元借款力度,以充分利用当时的低利率以及因美联储对金融系统大量注资而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充裕资金。据BIS统计,主要新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不足60%增长至2015年末的110%,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一方面,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影响私人部门去杠杆进程,阻碍脆弱的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受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加息、美元流动性变化、大宗商品价格疲软等因素的影响,新兴市场偿债压力将显著增大,金融风险将进一步上升。2016—2018年,美元债务支付规模将达到3400亿美元,迎来偿债高峰期。”他表示。

  另外,陈卫东还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关键时期,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进程均处于攻坚阶段,各类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积聚,经济下行带来不良的趋势性“双升”。信用风险正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蔓延,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其中,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不良贷款增幅明显,海运、钢铁、化工等顺周期行业风险上升则更为明显。

  同时,债务链条断裂的可能性上升。受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等因素的影响,债务违约现象明显增加。2016年5月底,债券市场违约事件31起,涉及金额为224.4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89%。“中国债务增长过快,可能会成为未来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隐患。”陈卫东称。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