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房杠杆已用到极限 16年或成历史大顶
和讯网消息 今年上半年经济进入滞胀期,年初虽有天量信贷,但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不断减弱,物价则明显回升,资产价格上,股债双杀,商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领涨。对此,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表示,四季度资产配置应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而房贷加杠杆不可持续,流动性拐点已现,今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姜超认为,实物资产涨价的主因是供给收缩。上半年,食品饮料行业各产品产量增速涨少跌多,卷烟、啤酒甚至负增长;农产品领域,母猪和生猪存栏降至历史低位推动猪价上涨;工业品领域,钢铁社会库存降至历史低位叠加去产能预期,推动钢价上涨。
但供给收缩推动的涨价难以持续,一旦价格超过商品的成本线,过剩供给又会卷土重来,而需求回落通缩很长,欧元区经济趋降风险加大,美股创新高但经济并不佳,中国地产过热难以持续。
具体来看,英国脱欧意味着未来欧洲经济面临进一步分裂的风险,二季度德、法、意经济均明显减速,尤其法国重现负增长。
美股因宽松预期延长而创出新高,但分化明显,公司越大越涨、越小越跌,而大公司就业机会有限,小公司的就业在持续萎缩,过去几年美国每创造1个就业机会的同时会消失两个就业机会,就业不佳则令居民收入增长低迷、消费能力受制。
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火爆,前8个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近30%,带动地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但姜超认为,今年的地产销售或已接近历史的顶部,未来面临极大的下行风险,“16年或是中国地产市场的历史大顶”。
首先,房贷加杠杆不可持续。今年,居民拼命贷款买房,月均房贷接近5000亿,买房杠杆率也超过2倍、房贷/GDP已达8.6%,均接近或超过美国07年的历史峰值,表明中国居民购房或已将杠杆用到极限。
其次,流动性拐点已现。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远超GDP增速,与存款增速高度相关,但目前北上深的存款增速已基本归零,意味着流动性拐点或已出现。
而短期通胀配置实物,长期通缩配置金融。姜超表示,断滞胀应是短期现象,通胀上行已处于中后期,17年通缩压力将重新显现,资产配置应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关注类债券高股息资产,关注服务和创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