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家银行投贷联动试点方案即将上报银监会
和讯网消息,今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召开“上海银行业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新闻通气会上,上海银监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披露,辖内三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的方案已经完成,投贷联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即将上报银监会。
今年4月,中国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业内称其为《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上海共有1个示范区和3家银行入选第一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和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名单,分别是上海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以及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信贷投放”与本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相关制度安排,由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融资模式。
据了解,投贷联动实际上突破了商业银行法,允许试点银行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以贷为主,以投为辅
会上,上海银监局法人银行监管处副处长林学冠表示表示投贷联动试点首先要实现理念创新,形成有别于传统信贷的新模式。同时,他强调开展投贷联动必须坚持“以贷为主,以投为辅”。
不同于普通的投资银行或传统银行的投行部门,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时,贷款仍为根本,股权增值收益主要是用来覆盖相关领域信贷面对的高风险。
入选此次全国10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之一的上海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朱会冲表示: “本次试点政策出发点是允许商业银行设立投资功能子公司,取得投资收益来弥补母行对科创企业的信贷风险,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整体平衡,解决传统 信贷模式下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问题,从而扩大商业银行服务科创企业的覆盖面,并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另一家入选的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副行长解强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科创企业所具有的高度不确定性导致了银行开展科创贷款业务在风险和收益上的不匹配性;但与此同时,其所具有的高成长性也为银行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提供了可能性。”
华瑞银行致力于通过科创企业投贷联动项下认股期权(Warrants)的持有及行权,分享企业成长中带来的超额收益,以此来抵补科创贷款业务开展中由于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风险,从而避免传统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中过渡依赖抵质押物的业务弊端,推动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前移开展。
而致力于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浦发硅谷银行在此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据该行行长Dave Jones介绍,根据过往给早期科创型企业贷款的历史数据显示,该行每年平均会产生2.5%的坏账,风险大的年份甚至会达到10%。通过认股期权带来收益 的抵消,坏账比率会大大降低,可能是1%、0.5%,甚至是0。他表示必须以一个长期时间段来评价这项业务,而不能单看具体某一个年份的表现。
审慎管控风险
风控被认为是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关键。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投贷联动必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创新。既要推动业务创新,也要管好风险。投 贷联动是一个新事物,其风险管理模式与传统银行业务有很大的差异,试点银行应深入探索风险补偿和风险隔离等重要风控机制,审慎管控风险。
为此,上海银监局提出了“六专机制”和“新三查标准”两大体系。 “新三查标准”是在借鉴创投机 构做法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执行具有“创投基因”的信贷标准与流程,具体来说,贷前调查可参照创投机构筛选客户方法,以技术优势、专利质量、研发与管理 团队稳定性、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等要素划分客户并评级,开展营销和客户准入;贷时审查建立单独的审批渠道和审批流程,配置专职审查人和审批人,必要时,审 批权可下沉前移到科技支行等基层经营单位;贷后检查可以利用风险投资等合作机构的渠道掌握信息,将企业成长性和后续融资进度等持续经营和融资能力也纳入判 断标准。“六专机制”指专营的组织架构体系、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专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专项激励考核机制和专属客户的信贷 标准。
据上海银监局统计,截至2016年5月末,在沪主要银行共为518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表内外授信余额687.94亿元,以“区域版”投贷联 动模式共为120户初创型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余额达12.06亿元。上海银监局将在前期区域探索的基础上,指导辖内商业银行将以落实试点工作为契机,进 一步推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投贷联动“粘合”最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金融支持点前移到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