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财经资讯>信贷跳表社融入地背后:金融监管全面收紧

信贷跳表社融入地背后:金融监管全面收紧

发布时间:2016-06-15 点击数:1218

5月新增人民币信贷的明显增加与新增社融“接近腰斩”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师认为五月权威人士发言之后,“一行三会”不约而同地收紧了监管尺度是新增社融大幅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而新增人民币信贷的“跳表”行情则与最后一周银行信贷集中投放有关。

5月数据最大的看点在于新增社融大幅低于预期且不及前值。新增社融大幅低于预期且不及前值,从数据资管变化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金额几乎翻番,至5066亿元,同比少增6027亿元。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也在减少。而这三项被穆迪认定为是中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构成部分。


信贷“跳表”、社融“入地”背后:金融监管全面收紧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博士对此点评称:

5月金融数据下滑并非由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下滑,而是各个监管部门的全面收紧。其中5月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为135亿元,与之前的千亿元以上的 水平差距甚远,在城投债的市场偏好仍强的状况下出现这种现象,发改委、交易所等相关部门的监管收紧或是重要原因,6月社融中债券融资减少397亿元,同比 少2107亿元,就是重要的证据。

5月央行及银监会的监管也在升级,央行成立票据交易所,并联合银监会发布126号文、46号文,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监管升级,则或与5月票据大幅减少5066亿有关。

5月社融和投资的下滑,实际上是权威人士讲话后,经济重心从稳增长转向调结构的必然结果。但对于经济增长和实体经济而言,“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监管上的收紧过度,有可能导致经济失速风险。

除监管趋严之外,信用风险频繁爆发也是导致社会融资下滑的重要原因。2016年以来,各类信用风险频出,评级下调不断,金融机构对企业信心下降,也是导致债券融资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

民生固收和申万宏源(000166,股吧)宏观也有类似的看法:


民生固收:5月新增社融6599亿,远低于预期。分项来看,表内上升、表外直接融资均有所回落。表内回升因稳增长和房地产销售持续改善,表外回落因4.27央行票据监管新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大量被清退。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增量放缓。

债市收益率震荡叠加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企业债取消发行增多。


申万宏源宏观:社融继续回落。5月社融新增仅6599亿元,主因企业债券融资低迷和未贴现承兑汇票大降。受信用风险冲击,5月企业债券净融资减少397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大幅减少5066亿元,可能与金融部门降杠杆、加强风险控制有关。

不过中泰宏观却表示,若将置换债务加回,调整后的社融同比增长依然较高: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99亿元,低于上月的7510亿元。分项看,委托贷款增加1566 亿元(前值:169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21亿元(前值:269亿元),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减少5066亿元(前值:277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 减少397亿元(前值:2096亿元),股票融资1073亿元(前值:951亿元)。

若将置换债务加回,调整后的社融同比增长16.9%(前值:17.1%),依然较高。

针对5月人民币贷款数据的再度高企,民生宏观表示与最后一周银行信贷集中投放有关。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855亿元,超出市场预期,与最后一周银行信贷集中投放有关。分项来看,居民部门仍是信贷新增主力,当月新增5759亿, 其中中长期5281亿,反映银行在房地产去库存与信用风险高企背景下对低风险的按揭贷款偏好增强。企业短期贷款持续下滑,中长期贷款有所改善但增幅较小, 当月新增1825亿,地方债务置换导致贷款偿还是新增中长期不及预期的主因,从目前看,基建融资需求仍相对活跃。

瑞信陶冬在数据公布前也曾预计,五月前三周银行信贷收紧,但最后一周却现暴涨,五月可能重演“跳表”行情,忽高忽低反映的则是决策层在货币政策上的摇摆不定。

而M2增速尽管创下了11个月新低,显示出货币宽松力度确有减弱,但是分析师大都认为无需过度悲观,因高基数效应带动M2继续回落——去年打新和股票牛市推升非银存款,基数错配是m2同比回落的主因。

中国央行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855亿元,高于预期的7500亿元,几乎为前值5556亿元的两倍;5月社会融 资规模新增则为6599亿元,大幅低于预期的10000亿元,和前值的7510亿元;5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8%,退回2015年6月 时的水平,低于预期的12.5%,也低于前值12.8%。

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及,在五月初人民日报刊登了权威人士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明确中国经济L型运行,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之后,“一行三会”不约而同地收紧了监管的尺度。一场收缩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监管风暴,已经强势来袭。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