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暗藏两大风险 货币政策谨防突然转向
发布时间:2016-05-15 点击数:1485
和讯网消息 5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4月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报告称,中国经济正处于L型底部的大震荡,经济增长基础并不稳固且存在较大风险。政府应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稳定的货币政策,逐渐收窄宽松而非突然转向。
报告显示,今年1-4月,在政府基建投资的拉动下,钢铁水泥等行业逐步复苏,我国各项总量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尤其是4月份,黑色金属环比上涨2.7%,PPI增速持续放大。
但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还存在较大的区域性风险。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的动能仍然偏向政府,是信贷+固定资产投资的旧模式,但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度下滑,市场内生动能不充分。于泽表示,“现在是政府进市场退,结构性改革出现困难。”
目前来看,除了产能过剩行业已经出现一定程度复苏,政府与市场的分化也会加剧区域与行业发展的分化,形成较高的地域性风险。
报告还提到,基建拉动PPI上涨,但全面复苏为时尚早,今年会温和增长;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蔬菜价格或高位盘整,猪肉期仍然会继续 起作用,CPI将维持在2%水平。而从PPI对CPI的传导上看,钢铁有色影响相对较小,鲜菜和猪肉影响大且波动也大,或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束缚。
因此,综合各项分析,报告建议政府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支出方式和方向上进行微调,保量调结构。而货币政策上应该适度稳定,逐渐收窄宽松。于泽表示,M1偏好上升说明市场流动性偏好上升,钱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流动性强的金融市场来回,可见超常规货币政策刺激效果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权威人士发表讲话,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但于泽认为,货币宽松不能断崖式收窄,会导致旧动能丧失,并带来股市和楼市资产价格的巨大下跌风险。